第84节
吴平慧两姐妹哪里会介意?
自然欢喜应下。
吴平慧早先就在发愁住的事了。
知青屋那边人挤人,连翻个身都很困难,最开始的时候她是一点都不习惯,连着几夜都睡不好。
最后也是被迫着习惯。
她习惯了,但也不想小妹遭这个罪。
说是没人住的老房子,其实那边也是鲁婆子方便公婆新搭建的屋子,小了些但也收拾的很干净,她们拿来被褥就能住下了。
吃了饭,又说了一会话。
吴平慧先去知青屋拿东西,等将床铺收拾好后,便早早入睡。
本来她还想拉着小妹说说话,问问那些布料到底怎么回事。
结果刚躺下没多久,小妹的呼吸声就已经平缓下来,显然这一路走得辛苦,便没开口打扰她。
容晓晓这一觉睡得特别沉。
第二天硬是被窗外的太阳晒得不得不睁开眼。
不确定现在什么时间,但估算怎么着都有九、十点了吧。
难得睡懒觉,这一觉睡得是真舒服。
“姐姐,你醒啦。”
容晓晓刚走出门,一个男娃就凑了过来。
她仔细瞧了瞧,才看出这是昨天被秦大姐拎回来的泥猴。
“姐姐,这是吴姐姐给你留的饼子,要不要我给你热热?”
容晓晓看着他才四五岁的样子,哪里要他帮忙。
借了他家的灶台热了饼子,瞧着泥猴眼巴巴的样子,便掰了一半递过去,“吃吧。”
“谢谢姐姐!”泥猴声音嘹亮,惊得一旁停留在大树上的鸟儿都飞走了。
她看着这棵大树,发现上面已经结了不少小果子,“这是什么树?”
“柿子树。”泥猴啃着饼回着,“过两个月就能结果。”
秦大姐的院子里不单单只有一棵柿子树。
如果没记错的话,一路走到秦大姐家时,就看到周边有不少类似的大树。
难怪是产粮大户,这边的土地肥沃,不单单粮食生长的好,连花草树木长得也多。
红山大队却不一样。
大部分的地方都是一片黄土,家家户户院子里也都是光秃秃,几乎没人种着果树。
就跟陈婶子说得那样,要去山里摘果子采蘑菇,还得往后山的方向走上一两个小时。
她想着等会出门得看仔细一些。
南望大队的土地这么好,应该不单单只有柿子树吧?
“真好,上面结了不少柿子呢。”容晓晓是真羡慕了。
新鲜柿子好吃,柿饼的味道也不差呢。
“有好多好多,多到我们都吃不完哦。”泥猴对柿子不感兴趣。
每年大队都会结好多柿子。
新鲜吃不完就留着吃柿饼,味道确实不错,但耐不住年年吃月月吃日日吃,吃到现在看着都不怎么爱了。
还没有他手里干巴巴的饼子来的吸引人。
泥猴偏了偏头,“姐姐想吃柿饼吗?我给你拿。”
不等对方回,就迈着小短腿回屋,没一会手里拿着两块柿饼走出来,“姐姐,给。”
小家伙大方,容晓晓也不小气,掏了一把糖塞过去。
“哇!!!”泥猴感觉自己被砸晕了。
那是幸福的晕厥。
容晓晓看着他有些好笑。
说起来糖果对于孩子们真的太有吸引力了。
不管是谁,接到糖果后就是一脸的笑,想刷小朋友的好感值,糖果绝对好用。
容晓晓看着手中的柿饼。
这和她以前吃的柿饼不同,轻轻捏了捏硬巴巴的,现在又不是结果的时候,显然这是去年晒好的柿饼,一直放到现在。
粗粗算了算,怎么着也得有大半年了吧。
不过没记错的话,柿饼如果置放的妥当,也能放一年左右。
看着泥猴的模样,显然是吃惯了这玩意。
哪怕硬巴巴的模样并不是太美观,柿饼表面的白霜看着更是像发霉了一样,可即使这样对于她来说,都是一个稀罕零嘴。
容晓晓张嘴咬了一口。
口感虽然硬,但味道还是挺甘甜,吃到嘴里有股沙沙的甜感。
这种甜吃在嘴里,她反而觉得比供销社买的糖果要好吃很多,属于天然的味道。
她立马决定等回去的时候带上一些。
不管是拿回去吃,还是去做交易都可行。
就是不能带太多,现在的柿饼都置放了太长时间,她想着要不要等柿子成熟后再来采购一批。
反正就三四个小时的路程,也算不上太远。
吃完一个拿着一个,在泥猴热情的招待下,她走出了秦大姐的院子。
现在正是干农活的时候,南望大队人多土地也多,到了干活的田地,入眼望去都是人的身影。
以及一片又一片涨势极好的庄稼地。
容晓晓没多久就找到了二姐。
突然间有些愣神,这还是她头一次看到二姐干活的样子。
戴着草帽,脖子上挂着毛巾,裤脚卷到小腿处,穿着的雨鞋踩得一脚的泥巴。
再看她干活的架势,和周边人一对比,完全看不出在两个月前她还是什么农活都不会干的城里姑娘。
这变化可真够大。
如果妈看到这样的二姐,怕是会忍不住哭出来吧。
就是她,都觉得有些眼热了。
“你二姐干活挺努力。”秦雪花走了过来,看着自家小子手里的糖果,刚要伸手,小崽子二话不说直接转身就跑。
秦雪花磨了磨牙,到底没去追,而是继续道:“刚来的时候,我们都说这位女同志肯定很难适应下乡的生活,结果她反而是适应最快的人。”
容晓晓想了想,带着些引以自豪道:“二姐就是这样,只要她愿意,不管做什么她都能做到最好。”
先不论眼光,就说做事这方面,她真的不比其他人差。
或许二姐的技能点都点偏了吧。
什么都好,就是眼光又差还恋爱脑。
容晓晓略显担忧着,“她前些日子去看过我,脸上带着巴掌印,我当时真怕她被欺负了,可现在看着,南望大队的社员们都挺好。”
“那是误会。”秦雪花赶紧解释着,“你姐姐这人实在,人家打架她还往上冲,这不就遭殃了?”
吴知青好心去劝架,脸上落了一个巴掌印,打架的两个婆子非但不领情,反而嫌她多事,最后还是大队长看不下去,敷衍的夸了几句。
结果这一夸,吴知青就像是受到了至高的夸赞,在那之后谁家要是吵闹打架,吴知青见到后绝对是第一个冲上去的人。
说她实在是好听的,说难听点就是又傻又憨。
不过她婆婆也在她面前夸过,说吴知青这人心善,心中有大义,蛮适合做妇联的工作。
可适合又有什么用?
连她婆婆都进不了妇联,说得好听是外编人员,其实单位根本没她的档案,什么福利也轮不上她,无非就是每个月有两三块钱的补贴。
婆婆都进不了,更别说吴知青。
倒不是吴知青没文凭,而是她的身份就很难调动。
国家让她支援乡下,想要再调到镇上工作也不是不行,但特别有难度。
如果吴知青的父母有这个能耐,也不会让两个闺女都下乡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