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9节
薛绍百思不得其解。
【宝宝们都知道,咱们女皇之前有过一个女儿,但是刚出生没多久便死了。】
【对于阿武第一个女儿的死法,史书记载有分歧,旧唐书说她是夭亡,并未记录如何死亡1,但新唐书与资治通鉴说她是女皇亲自扼杀,为了嫁祸王皇后2。】
太平:“???”
薛绍:“!!!”
——阿娘不可能这般狠心!
这必然是污蔑!
是有心人故意泼脏水!
【但up主觉得这是后人对女皇的污蔑。】
【宝宝们可以不信《旧唐书》,但是得相信骆宾王的节操——】
【若论骂女皇之狠之毒,谁能狠得过骆宾王啊?】
【为了写《讨武曌檄》,咱们的大才子骆宾王连“弑君鸩母”这种离大谱的话都能编造,要是女皇真杀女儿,他不得洋洋洒洒立马写上去?用得着等到几百年后让后人再来写?】
【所以这里up主采用旧唐书的记载。】
【顺便说一句,《旧唐书》成书于五代十国,唐朝刚灭亡那会儿,而《新唐书》成书于北宋时期,从时间跨度以及宋人对女性掌权者的厌恶来看,《旧唐书》可信度更高,所以在《旧唐书》与《新唐书》的记载出现不同时,up主这里采信《旧唐书》的内容。】
太平这才松了一口气。
——果然是后人对阿娘的污蔑。
阿娘怎舍得将亲女扼杀在摇篮之中?
那可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!
更何况那是阿娘与阿耶的第一个孩子,备受瞩目,众星捧月,伺候小公主的人多不胜数,阿娘不可能在那种环境下偷偷扼杀小公主。
“这些史官远逊于太史公。”
太平嫌弃道,“既为史官,便该去伪存真,而不是为了抹黑一个人去胡编乱造。”
“《旧唐书》的记载还有几分道理,《新唐书》与《资治通鉴》皆是对阿娘的污蔑抹黑。”
“到底是——”
太平的声音戛然而止。
《旧唐书》成书于五代十国,唐朝刚刚灭亡那会儿,所以,他们的大唐,亡了?
亡了?!
阿娘之后是哪位皇帝执掌江山?
怎就养出这种亡了万里河山的昏聩之君?!
【讲完《旧唐书》与《新唐书》的不同,咱们言归正传,继续说小公主。】
【或许是因为上面死过一位小公主,又或许是自己已经生了四个儿子,终于生下一个女儿,无论是武皇还是高宗李治,对自己的最幼女都是非常宠爱的。】
【宠爱到哪种地步呢?】
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——】
【女皇生的孩子单独排序,不与其他皇子并列。】
铜镜之上出现一个画面。
里面的人是太平,笑眯眯唤着李旦,“八哥。”
【卡。】
画面陡然静止。
偌大铜镜上,出现一个鲜红色的叉。
【这种称呼是不对的,高宗对女皇是铁板钉钉的真爱,女皇生的孩子才是龙子龙孙,其他人生的不是,所以太平对李旦的称呼应该是四兄。】
太平:“?”
这难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?
为什么还要单独拎出来说一遍?
【高宗对女皇的太子们如此宠爱,而太平作为他与女皇唯一的女儿,更是万千宠爱于一身,要星星绝不给摘月亮的千娇万宠。】
太平明白了。
——原来是为了铺垫阿耶与阿娘对她的重视。
但她不想听这些。
她想听的是阿娘何时夺位登基,阿娘又为什么杀表兄。
“你既然有灵,便该知晓我心中所想。”
太平道,“我且问你,阿娘准备何时举事?”
“表兄又做了什么事,才会惹阿娘如此,让表兄这般惨死于监狱?”
但铜镜并未回答她的问题,而是自顾自说着自话——
【而冒犯到太平公主的人呢,非常简单,死路一条。】
【太平公主年幼的时候,经常去自己姥姥家玩,姥姥家有一位漂亮表兄,轻佻放荡,叫贺兰敏之,当时叫武敏之,被女皇赐姓武,是老武家的法定继承人。】
太平公主蹙了蹙眉,面上闪过一抹厌恶。
【但是再怎么是武家继承人,当你冒犯到公主,逼奸公主侍女时,不好意思,你还是赶紧噶了以免脏了公主的眼睛。】
“本就该如此。”
太平眉梢微挑,“任他姓武还是姓贺兰,只要冒犯公主,便是死路一条。”
薛绍忍俊不禁。
【当然啦,太平不止这位表兄,另一位的薛家表兄,才是真正的好表兄,让太平主动向父母讨要夫婿的表兄。】
铜镜之上出现一张让人一见倾心的薛绍的脸。
太平呼吸一紧,陡然紧张,“快说,表兄到底做了什么事,才让阿娘这般对他!”
作者有话说:
太平:表兄毫无仕途野心,根本不会威胁到母后——
铜镜:可他有一个安耐不住想搞事的兄长啊~~~
太平:???
薛绍:!!!兄长误我!!
我还以为只有我一个人磕婉儿跟太平,原来不止我一个!
千年万岁,椒花颂声,我磕的cp是真的!!!
本来想让婉儿这章就出场的,但是明天事情太多了,今天不熬夜肝文了,下章婉儿就出场!大唐绝美cp的排面一定要有!
太平公主
“那便别怪我心狠手辣。”
不止太平紧张, 薛绍更紧张。
——他从无仕途野心,与太平恩爱有加,怎么看怎么是一个合格的驸马, 怎会惹了岳母的不喜,落得那般惨烈的下场?
“你这妖物, 还不快点回答公主的问题?”
薛绍手指微微收紧。
这一次, 铜镜仿佛听懂了他们的话, 似是觉得那些事情对于他们来讲太过惨烈, 铜镜欢快的声音变得低沉——
【太平的这位好表兄虽无野心,对太平更是忠心耿耿,从无二心, 只可惜,他有一个按捺不住想要搞事的兄长。】
太平:“!!!”
——果然是他!
在天幕说表兄被阿娘所杀时, 她便怀疑是受了大表兄的连累。
大表兄与二表兄不同, 并非尚主,他袭爵河东侯, 在济州做刺史,与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的关系颇为亲厚。
阿娘若夺位登基,李唐宗室定然不容,各地必举义旗来讨伐阿娘, 而琅琊王李冲,多半也是其中一个。
并未尚主, 又与李冲交好,李冲若举事,大表兄怎会不助李冲一臂之力?或帮忙招兵买马, 或帮忙传递消息, 总之定要帮助李冲推翻阿娘。
可阿娘岂是这般好推翻的?
她执掌朝政数十年, 其地位早已根深蒂固,不可撼动,宗室举事,她必会以雷霆手段镇压,让后来之人再不敢谋逆作乱。
而大表兄在她眼皮底下帮忙李冲,以她之敏锐,又岂会察觉不了?
所以大表兄必然身死族灭,而二表兄也被他牵连下狱,最后杖责一百,活活饿死在狱中。
二表兄的驸马身份非但不能庇佑二表兄,更是二表兄的催命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