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玩小说网
P玩小说网 > 重生小地主(田耕纪) > 第474章 破壳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74章 破壳

 

第一更,求粉红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在知道连蔓儿家挖鱼塘,需要人工之后,三十里营子有好些人都上门来,表示愿意帮工。

庄户人家盖房子遇到一些大事,比如说盖房子,一般会就会有人帮工,比如说办喜酒,一般就会有人耢忙。这些都讲究个互助,只需要供饭,也就是提供饭食,并没有付工钱的说法。而且,遇到这样的事,一般也不用主人家找人,就会有亲朋好友、同村的乡亲们主动上门帮忙。

这是一种习俗。一般盖房子、办喜事,帮工、耢忙的人越多,就说明这家人的人缘越好。主人家也会越高兴,哪怕用不了那么多的人,还要额外的多预备饭菜,主人家也愿意。

但是挖鱼塘,不同于盖房子。

盖房子是满足基本的居住需要,家家户户,都得有房屋居住。而挖鱼塘养鱼,是为了卖鱼挣钱,是某一户人家的特殊需要。

所以,即便是有人愿意帮工,连蔓儿还是在连记铺子前贴了告示。挖鱼塘要壮劳力,每人每天供应晌午饭一顿,两素一荤一汤,管饱,另外按开挖的方数核算工钱,当天结算当天付清。至于每方开挖的工钱,则是与山上开挖土方的工钱持平。而明显的,河滩地多沙土,可比在山上挖土轻松多了。

告示贴了出去,口耳相传,来报名做工的人就更多了。

挑选人工。让两个养鱼长工领着开挖的事,连蔓儿就没有深管,而是交给了连守信,她隻负责每天收工时。按连守信给她的单子,核算、兑付工钱。

四个水塘,其中一个开挖面积为六亩。深度较浅,这是打算用来种植莲藕、鸡头米、菱角的荷塘。另外三个为鱼塘,每个开挖面积平均为四亩,深度较深,打算用来养鱼。

荷塘和鱼塘都沿着河堤开挖,并与小河之间修筑有水渠相连,用于引水。另外在荷塘另一侧还设有出水口。通过出水水渠,可以在需要的时候,将水排放到地势低洼处,并引入河水的下游。

每个荷塘和鱼塘之间,还修筑堤坝。堤坝上留出空地。可栽种树木,并修筑有可通行一辆大马车的通道。

这边忙着开挖鱼塘,五郎那边已经收拾好了包裹,要去锦阳县城参加县试了。

五郎要自己去,不用人陪。一家人都有些不放心,正围坐一处,在劝五郎。

“哥,你一个人我们都不放心。要不,还是我陪你去吧。不然。让娘陪你去也行。”连蔓儿对五郎道,“毕竟是在外面,这一去就是好几天,吃喝啊,什么的,有我或者是咱娘去照看。总比别人强。”

“是啊。”张氏跟着点头,“五郎,还是娘跟你去吧。”

“不用。”五郎摇头。他知道,家里现在是正忙的时候,铺子里、鱼塘那边都离不开人。要是连蔓儿或者张氏跟着去照顾他了,留在家里的几个人身上的压力就会增大,怕是忙不过来。

而且,他认为自己年纪也不小了,完全可以独自去县城考试,自己将自己照顾好。

“就在县里,也不远。我都去过一趟了,人头啊、地方啥的,我都认识。”五郎又接着道,“再说了,还有幼恆哥帮忙安排,啥都是现成的。你们一点都不用担心。”

连蔓儿担心还是担心的,但是五郎的话也有道理。

五郎这次去锦阳县城考试,估计要在县城住上十来天。宋家早就打发人来过,连兰儿也让人捎了口信来,都说让五郎进城,就住过去。另外,王幼恆也早就说了,让五郎住到他家,到时候什么都不用操心,只要到日子去考院考试就行了。

王幼恆过完年,就从县城回到了镇上,每隔一天,都会来三十里营子,向鲁先生请教文章。另外,他还搜集了许多县试的备考资料,和五郎分享。

县试是由知县主持,出题人也是知县。在科举考试的一个个台阶中,这最初的一个台阶县试,因为完全由知县把持,所以自由度比较大。弄清楚知县大人的好恶,就成为是否能够通过县试的一个关键。

王幼恆带来的备考资料,就包括锦阳县现任的知县大人历年参加科考的考卷券本,还有他曾经出过的题目,还有这位知县大人平时所做的诗文册子,甚至还有“内部人士”猜测的考题等。

吴玉贵和吴家兴父子俩个也利用他们在县衙的人脉,帮着搜集了不少的资料。

不仅王幼恆和五郎仔细地看了这些资料,鲁先生也看了,之后还专门就这些资料,给两个学生做了解析。

连蔓儿当时坐在外间旁听,对鲁先生的见解之老道、深刻,深有所感。

这三家都邀请五郎,不过,五郎哪一家也没答应。他约了同窗三人,打算四人结伴,到县城租住房屋参加考试。

连王幼恆的邀请都没有答应,隻说已经跟同窗约好了。

不得不说,五郎的年纪不算大,却非常的有主意。

不过,王幼恆还是坚持将一座离考院不远的小院落借给了五郎,据说那里一切应用之物都是齐全的,还有王家可靠的仆佣在里面料理。

五郎就和王幼恆商量好,到时候他们几个人的一应使费,都要他们自己出。也就是给仆佣的打赏,另外就是吃食这些费用,五郎和他那几个同窗商议好,大家均摊。

王幼恆今年也要参加县试,他跟连蔓儿说了,到时候会照顾五郎。五郎又坚持不要家人跟着,最后,一家人还是依了五郎的意思。

去县城考试,自然需要花费。

“哥,你要多少钱?”连蔓儿就问五郎。

五郎是个心里有成算的,早将在县城十几天的花销计算过了,就向连蔓儿说了一个数目。

“三两银子就足够了。”五郎道。

“穷家富路,多带点儿。”连守信就道。

“对。”张氏也点头。

连蔓儿想了想,就称了四两的碎银子,又拿了一吊钱,另外,又拿了五串钱,并一小袋子的零碎铜钱,交给了五郎。

五郎这次去县城,住的地方有王幼恆提供,不用钱,吃喝这些和另外三个人分担,也花不了太多,一两银子花不了。不过……

“给那些伺候人的打赏,这个不能省,要多给。……天还冷,娘给你带了炭炉,考试的时候也能带进去。到了那,炭咱另外买。哥,炭钱你可别省,挑那好的,没有烟的买。”连蔓儿一桩桩地帮五郎计算着,“还有车马费,……认识些朋友,一起喝茶、吃个点心,这个也要花钱。”

“虽说幼恆哥家就在那,有啥事能找他。不过,哥你手里还得留点儿应急的钱。……不住幼恆哥家,可还是得去幼恆哥家拜拜长辈,得准备礼。……宋家老夫人那,人家打发人来说了一次,这也是个人情,也得去看看……”

“这些我都想到了,三两银子,足够了。”五郎就道。

虽是五郎这么说,连蔓儿还是将称出来的银钱都给了五郎。另外,她又用荷包装了两个小银锞子,让五郎贴身带着,以备不时只需。

张氏将五郎带的衣裳鞋袜都检查了一遍,生怕他衣裳带的少,到县城会受冻一样,连蔓儿则帮着查看笔墨纸砚、考篮等。

一切都准备的妥妥当当的,五郎又去向鲁先生辞别。鲁先生自然也要嘱咐一番,之后,众人才松五郎上了车。

“……都放心吧。”五郎在车上坐好了,又探出来头来说了一句。

送五郎的车远去,张氏扭过头来,连蔓儿就瞧见她的眼圈红了。

儿子第一次独自离家,而且不是一天两天,而是一去就十多天。张氏不习惯,舍不得。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